週四, 06 四月 2017 18:00

婦科疾病:水瘤, 肌瘤, 經痛傻傻分不清!搞懂婦料疾病, 預防勝於治療

作者
给本項目評分
(0 得票數)
Line加入好友

婦科疾病: 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的都會遇到一些婦科類的疾病,如水瘤,肌瘤,經痛等,症狀都很類似,讓人分不清楚!但婦科疾病種類繁多,很多病又有類似的症狀,導致女性朋友錯誤判斷又或延誤就醫。大部分人對婦科疾病的認知很有限,總以為經痛是正常的;小腹突然突出,也以為只是吃肥了而已。種種錯誤的觀念,在不知不覺中,將疾病由小問題變成了大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在這裡為大家介紹一些婦科疾病常見的症狀,搞懂婦料疾病, 預防勝於治療。以下分享,僅供參考,至於具體的疾病要到醫院去確診治療。 

婦科疾病:什麼是水瘤、肌瘤、經痛?

「水瘤」是個通俗名詞,在醫學上稱為「囊腫」。產生水瘤的原因,又因種類不同而有所不同。

功能性囊腫:濾泡囊腫和黃體囊腫,都跟荷爾蒙的分泌有關。卵巢在正常月經週期接近排卵日時,原本就會出現卵泡,一般在大到兩公分以上才排卵,偶爾也有長到三公分大的,看來就像個囊腫。即使排卵之後,也會形成一個黃體,照樣可大到三、四公分,甚至也有五公分以上的。這些卵泡或是所謂功能性的囊腫,即濾泡瘤或黃體瘤,往往不但是良性,而且多在下次月經來過即消失,所以再照超音波,可能就變成沒有「水瘤」了。
卵巢贅生瘤:卵巢上皮細胞生出的囊狀腺瘤,以及單純囊腫,則與惡性腫瘤一般,真正形成原因未明。


為什麼會長水瘤?
卵巢在女性生殖的年齡中相當活躍,每個月大都會有一個卵子形成,成熟的卵子棲身於二-三公分大小不定的濾泡中,一旦接受黃體刺激素的刺激,就會發生排卵,排卵後的濾泡會形成黃體,以製造黃體素維持子宮內膜的衡定,以便讓受精卵植床,倘若懷孕發生,這些黃體「水泡」(有人稱它為水瘤)便會繼續存在,持續供應受精卵適當的荷爾蒙及環境;一旦懷孕沒有發生,大部分的黃體就會逐漸的消失,不過有些濾泡不會立刻消失,反而逐漸變大形成濾泡或黃體囊腫,這些囊腫有些會造成月經週期的混亂,有些腫瘤會造成下腹部不適的現象,幸好這些囊腫會自行吸收消失,倘若這些囊腫經過三個月仍未消失或超過五公分大,則需要加以治療。至於其他卵巢腫瘤的形成原因並不十分清楚,但醫師可以利用超音波區分出是否為一般會自然消失的水瘤。

水瘤發生的症狀:
下腹不適、下腹痛、下腹腫漲、摸到腫塊、胃腸不適、月經不調、月經疼痛、頻尿……等,由於大部分都是非特異性的症狀,因此往往容易被忽略掉,尤其是還沒有性經驗的婦女,常諱疾忌醫或以為只是有小腹,因而延誤病情,殊為可惜。

婦科疾病:什麼是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子宮內膜原本只生長在子宮內腔表面,每個月受卵巢分泌荷爾蒙的作用而增生肥厚,作為孕育胚胎著床的準備,如果沒有懷孕,每個月增生肥厚的內膜就會剝落出血由子宮頸口、陰道流出成為"月經",《子宮內膜異位症》是指原本應該長在子宮內腔的內膜組織不正常的移行到子宮內腔以外的地方生長。這是因為可能有少部分夾帶著子宮內膜組織的經血會經由兩側輸卵管逆流入骨盆腔,月經經血逆流就是形成《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最大原因。
子宮肌瘤是由子宮的平滑肌所產生的一種良性腫瘤,子宮肌瘤如果壓迫到膀胱、直腸或其他的子宮韌帶可能產生一定程度的不適,例如頻尿、解便困難等等。如果子宮肌瘤發生了變性、扭轉,就會因為缺血造成急性的疼痛,在懷孕期間子宮肌瘤可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增大,發生變性的機會比較高。從子宮往外長的肌瘤比較可能產生扭轉的現象。此外,在子宮內膜底下的肌瘤,如果往子宮方向突起常常會引起子宮強烈的收縮,這時也可能發生陣發性的疼痛。

子宮肌瘤常見的症狀:

(1)不正常的子宮出血、性交疼痛
(2)腹痛、背痛有時放射至下肢的酸痛
(3)引起頻尿、小便置留、小便失禁及腰酸等症狀,此外可能造成便秘、腹脹、下肢水腫和靜脈曲張等現象
(4)子宮肌瘤還可能因為影響精子的運輸或不正常的輸卵管移動,及不正常的子宮血流而造成不能受孕
(5)自然流產的發生也約為正常婦女的兩三倍之多
(6)月經不規則、嚴重經痛、腹痛 , 經血量多(子宮肌瘤的女人經期常超過七天,有時會有大量流血)

婦科疾病:月經來經痛正常嗎?

一般依原因不同,將經痛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續發性痛經。

原發性痛經:由子宮本身因素所造成,也就是由於子宮肌層或是子宮內膜的前列腺素分泌過度引起,因為前列腺素有使肌肉收縮的能力,而造成子宮肌層肌肉痙攣性的收縮,導致生理痛。20歲以前的經痛可視為「原發性經痛」,是劇烈的子宮收縮所造成,在子宮發育完全之後會自動痊癒或改善,可以利用各種方法來舒緩解痛。

續發性痛經:源於骨盆腔的月經疼痛,一般以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腺瘤等疾病所造成的原因居多。只要是可以找到確切原因的經痛,我們都稱之為續發性痛經。在20歲以後的「續發性經痛」就不可以等閒視之了,因為有許多原因會造成骨盆腔疼痛,如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瘤、子宮內膜異位、卵巢腫瘤、骨盆腔發炎、骨盆腔充血或沾粘 , 所以不要乎略生理期的疼痛 , 這就是身體所發出來的緊訊。

經痛原因:
1. 一種說法是因為來月經時子宮有規律地收縮,以幫助經血排出,於是對這種收縮非常敏感的婦女就會感到疼痛。
2. 另一種說法是,由過量的激素所引起的,這種激素叫前列腺素,能幫助子宮收縮。與沒有經痛的婦女相比,經常經痛的婦女體內前列腺素含量的確比較高。

「續發性經痛」:指因疾病所引起之經痛。一般最常見引起痛經的疾病有:
1.子宮內膜異位:這是目前最常引起經痛的病因。如果沒有其他病因存在時,幾乎都會被懷疑為子宮內膜異位症 , 其症狀痛經、腹瀉、頭痛、經血量減少、性交庝痛 , 嚴重者造成不孕。
2.子宮肌瘤:由於子宮肌肉長出之肌肉纖維瘤會影響子宮的收縮,造成子宮不協調性曫縮,或因肌瘤長在子宮內腔,因而引起子宮強烈之排斥作用,將肌瘤排出,而造成嚴重痛經或經血過多 , 也會引起頻尿、便秘、腹漲、水腫、精神不佳。
3.骨盆腔發炎:此病症不只在經期會疼痛,平時亦會疼痛。
4.子宮及附件組織沾黏:是指子宮、輸卵管、卵巢以及子宮房韌帶有沾黏現象。此種沾黏往往是由於發炎、創傷、手術或內膜異位所造成的。所以,當月經來時子宮的收縮,因黏連而牽動這些組織,而導致經痛。


婦科疾病:溫馨小語

子宮內膜細胞會隨著卵巢的分泌物而有週期性的變化,當動情素增加時,內膜組織也會增生長大,當動情素和黃體素都下降時,內膜組織便會脫落剝離,以經血的方式流出。
奇妙的是,不管是正常待在子宮裏的細胞組織,還是流竄到子宮外面的內膜組織,都會回應荷爾蒙所發出的信號。就像螢光體,只要有光線照射,就會有亮光反應。
因此,黏在卵巢、子宮肌層、甚至腸子上的內膜組織,到了生理期也會剝落出血,但這些血液不像子宮內的經血可以順著子宮頸排出,它們被關在體內,不斷的累積。
這些累積物會傷害到周圍的組織,如果在腸胃附近,就容易讓人腹瀉、胃腸疼痛。如果是在卵巢,就會影響到卵巢和輸卵管功能,造成不孕。

閱讀 3602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三, 05 四月 2017 21:04
   

BeautyShuttle:搜索文章